文章目录[+]
导读:是满足她的需求,让别人给她吗?会不会从此就宠坏了她呢?如果不给她,她又大哭,闹得我们很没面子。对方是大人还好可以商量一下,最要命的是对方也是孩子,就是不给,只能强行抱开,但看她那伤心的样子,我们心里又挺难过的……
后台一位妈妈苦恼:七妈,宝宝现在1岁2个月了,半懂半不懂的,要的东西不给就会哭很久很久,怎么哄都不行,这时候我该怎么办?
比如她今天要吃表哥的冰棒,我说那个是表哥的东西,不是你的,她就嗯嗯呀呀的,多嗯两声就闹脾气了,还有,她要玩表姐的古筝,同样的,不让她玩,说这是表姐的,然后她又嗯嗯啊啊。
这些场景别说你不熟!
这时候我们开始纠结了:是满足她的需求,让别人给她吗?会不会从此就宠坏了她呢?如果不给她,她又大哭,闹得我们很没面子。对方是大人还好可以商量一下,最要命的是对方也是孩子,就是不给,只能强行抱开,但看她那伤心的样子,我们心里又挺难过的……
到底该怎么做?
我们先看看1、2岁的孩子需要什么:
首先,需要满足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。所以只要有机会,就要让孩子去摸摸这,摸摸那,动手的过程中动脑,通过探索促进大脑突触产生联结,让大脑变得灵活好用(俗话就是大家想要的“聪明”!)
第二,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,在他们看来什么都是“我的”!但世间的东西不可能都是“我的”,所以被对方拒绝能帮助他们认识到有些东西不是“我的”。说白了,就是帮他分清“自己的东西保管好,别人的东西不能动”。
第三,既然“别人的东西不能动”,是不是每次都要把挂着眼泪可怜兮兮的孩子抱走?绝对不是!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社交技巧!
说了这么一堆,其实就想说明这样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:
危险品:
对于危险品,我会专门文章介绍,这里主要讲后两种情况。
家长觉得不能碰:
表姐的古筝就真的不能碰吗?很多时候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手没轻没重,所以还没等物品的主人发话,我们就把孩子一把抱开。
如果孩子性格外向,可能就会通过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,但如果孩子性格比较内向,本来去摸古筝都已经鼓了半天勇气了,家长还一把把他抱开,同时威胁到“不许乱碰,会碰坏的!”,那么试问孩子以后还敢做什么?我做都没做你就认定我会碰坏,那我肯定是个坏孩子喽,我肯定不受人欢迎喽,我什么都没尝试以后什么都做不来的时候你就不要怪我没用喽……
事实是: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机会!家长我们又不是物品的主人,凭什么就知道人家不愿意把东西给别人摸摸?
这是一句特别有用的话:“哇,姐姐,你的古筝好漂亮啊,妹妹好喜欢呢~~”
真有说不定的时候,特别当对方是大孩子时,我们一句由衷的赞美,会让他们感到很得意,接下来的也许就是“妹妹,你玩吧!”我就是用这招,让1岁多的小七摸遍了楼下幼儿园哥哥们的各种玩具,小到拇指滑板,大到巨型变形金刚,甚至有个姐姐把最宝贝的Elsa公主(《冰雪奇缘》)的头饰都摘下来供小七“研究”!
但是,不是对方答应了我们就可以让孩子随便下手,“宝宝,古筝要轻轻地摸”是我们要挂在嘴边不断提醒孩子的话。说的同时还要蹲在孩子身边做示范,让对方觉得“这妈妈还挺靠谱,孩子应该不会把我的古筝弄坏”;但孩子毕竟对力度的控制还不到位,一旦力度过了,我们就要随时把他们的手拿开,保护对方的物品“宝宝,你刚才力气太大,姐姐的古筝会疼的。好了,这次你已经探索够了,我们去玩别的东西吧!”
高危预警:
如果我们只是嘴上说“你要轻轻摸”,孩子很可能不会理会,因为他也不明白怎么做才是“轻轻摸”,所以很可能会下狠手,这时对方一看“不行,你会弄坏的!”于是会马上把东西拿走,从此以后我们的孩子就上了他的“黑名单”,任何东西,哼,想都别想!
对方不让碰:
“姐姐,你的古筝好漂亮啊,妹妹好喜欢~”献上“甜言蜜语”。
“不许碰!会碰坏的!”姐姐明确拒绝。
“宝宝,我知道你喜欢古筝,但这是姐姐的,姐姐可以让你碰,也可以不让你碰,这是姐姐说了算。”(帮助孩子认清“别人的”东西)
如果是在姐姐家里:“你问问姐姐,你有这么多好玩的,可不可以给我一个可以碰的呢?”也许姐姐就把她的娃娃拿出来了。毕竟姐姐心里也有愧疚:我已经拒绝妹妹一次了,不好意思再拒绝呢。
如果是在公共场合,说完上句话就把孩子抱走,或者拿其他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也许只是一片叶子,一个水杯。
有妈妈说这也不管用,孩子就是不肯,还是大哭,就要摸古筝!怎么办?
孩子为什么还想摸?就是觉得我们给的东西没有古筝好玩呗!游戏力啊游戏力,我们拿树叶折一折,把水杯里的水洒在泥土上,再捡根树枝拌一拌,菜出锅了有木有?动动脑子,办法肯定有的!
打个结:
只要不是危险品,先给对方献上“甜言蜜语”,尽量给孩子创造探索机会;对方同意,则皆大欢喜,搂着孩子示范如何“轻轻地摸”;对方拒绝,则告诉孩子“那是姐姐的,她同意不同意都是正常的”,同时可以让对方给一个可以探索的玩具(进一步想办法给孩子创造探索机会);如果对方油盐不进,那就发挥游戏力,用手头最简单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。
★★--------★★--------★★
想关注更多孩子成长,孩子学习方法/资料,马上来关注微信号:xschelper(<--长按可复制)
★★--------★★--------★★
发表评论